历史上郭照和司马懿什么关系
历史上的郭照和司马懿没有关系。
历史上的郭就是三国时期的郭女王,也就是曹丕的皇后文德郭皇后,郭女王出生于184年,从小父母双亡,在29岁的时候被曹丕纳为小妾。
在曹丕建立了曹魏王朝以后加封郭女王为魏王夫人,并且为了郭女王特别设立了贵嫔位,仅次于皇后。
到了公元235年曹丕驾崩,平原王曹叡几位,曹睿即位以后尊称郭女王为皇太后,公元235年的春天郭女王在许昌去世,谥号文德皇后。
而司马懿则出生于公元179年,因为曾经效力于曹操并且支持曹操称帝逐渐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并且让司马懿辅佐自己的儿子曹丕。
司马懿辅佐曹丕以后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当中胜出并且建立曹魏王朝,在曹丕去世以后嘱托司马懿辅佐曹叡。
司马懿在曹叡时期先后担任过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要职位,因此司马懿和郭照只是之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扩展资料:
司马懿是鼎鼎有名的河内司马家后人。其父叫司马防,是当时著名士人,曾推举过曹操做官。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字里都带一个达,人称司马八达,司马懿则是二少爷司马仲达。司马懿的兄长叫司马朗,在曹操手下做官,颇受曹操器重。
相比之下,司马懿的名气要小很多,许多人都不了解这位二少爷是个怎样的人,就连司马朗自己也不清楚弟弟到底有多大能耐。后来有一个叫崔琰的人,是司马朗的朋友。有一天他去拜访了司马懿,回来后对司马朗说:你的二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你的才能比他差远了。
曹操听说后,立即发了一道征召令,要求司马懿出仕。谁知却收到回报:司马懿突然患了风痹,也就是小儿,来不了司空府任职了。曹操吃了一惊,随即起了疑心,病的还真是时候,老夫不信,于是就派刺客去探听虚实。
当刺客的刀架在司马懿脖子上时,司马懿还是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俩眼瞪得老大。刺客回报后,曹操将信将疑,放了司马懿一马 司马懿的病一装就是七年,从23岁装到了30岁。这七年并非一帆风顺,此时就必须提到另一个人张春华。
张春华比司马懿小十岁,由此可得出,张春华嫁过来前,司马懿就已经在装病了。关于张春华,这里有不少小故事。一次,突然下起了暴雨,院子里正晒着书,司马懿因为救书心切,瞬间忘记自己是个病人,直接从床上跳下来冲进院子里收书。
全过程被司马懿的一个侍女看到了。然而,目击者还有张春华。为了防止,她当天晚上便杀了这个侍女,此时的张春华未满20岁。这件事之后,司马懿对张春华大为敬重,随着时光的流逝,生养了四个子女的张春华年老色衰。
司马懿就移情别恋另觅新欢,宠幸上了年轻的柏夫人,于是张春华基本上也就被冷落了。一次,司马懿患了病,张春华前来探望,司马懿一看老婆子来了,心情一下子就不好了,十分不爽地说道:你这老东西面目可憎,来这儿干嘛。
张春华觉得自己太委屈了,明明好意来探望丈夫,却被无缘无故地骂了,于是跑回屋里哭个不停。司马懿无奈,只好去向张春华道歉,并坚决保证,就算在柏夫人那里彩旗飘飘,也务必保证在张女士这里红旗不倒,张春华才终于开始吃饭。
不过司马懿私底下却对人说:我才不是可怜这个老婆子,我只是心疼我的宝贝儿子们。从此对张春华更加冷淡。
请问头条里的朋友,司马懿一开始有之心吗
首先我们还是来区别一下,题主看的是《新三国》,也就是根据《三国演义》拍摄的。而毫无疑问,《三国演义》小说中,罗贯中是故意给司马懿塑造了“奸诈”、“篡逆”的形象的。所以仅仅从《三国演义》看司马懿是否有之心是不全面不客观的。
那么正史上的司马懿是怎么样的?
司马懿生平分析
首先,对三国时期最可靠的史料《三国志》成书西晋时期,司马懿死后被追尊为晋宣帝,因而其传不见于《三国志》,而见于《晋书•宣帝纪》。而且唯一可考的《新晋书》成书于唐朝,因而对于司马懿的记载相对不可靠。何况站在“所谓晋书”的立场上,对于司马懿当记载更具有主观性了。
从《晋书》中记载来看,司马懿早年深感汉室衰微,不愿屈服于曹操,曾多次装病拒绝了曹操的征辟。到后中年出任职位时,司马懿在政治立场上偏向于曹丕,但是也并不担任掌有关键权力的要职,比如“黄门侍郎”、“议郎”、“东曹属”、“主簿”等职。
而在魏朝建立后,魏文帝曹丕执政期间,司马懿才开始担任要职,如侍中、尚书右仆射。后曹丕率大军征讨东吴时,将镇守大后方的任务交给了司马懿。但是此时的司马懿仍然难有作为,因为兵权并不掌握在其手中,曹丕仍对其保持防范。曹丕死后以司马懿为辅政大臣之一,但是同为辅政大臣之一的曹真、曹休都要压过司马懿一头。直到孟达叛变、诸葛亮北伐,以及曹真、曹休病逝后,司马懿才开始接替曹真的位置,初步掌握军权。
由此可见,一直到魏明帝曹叡执政之前,司马懿都是处于没有实权的状态。无权并不是可怕,问题在于既然司马懿没有掌握过实权,那么他就难以树立军功和威信,也就是说朝中的人心所向当时并不在他身上。司马懿聪明绝顶,不会看不破这一点。
后来,司马懿在抵御诸葛亮北伐、征辽东战役中取得了军功,在魏朝中树立了威望。魏明帝死后司马懿和曹爽同为辅助大臣。但是在幼帝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仅仅退避担任没有实权的太傅。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曹爽在朝中专横跋扈,人多怨言。曹爽与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有一个本质区别——曹爽是皇室宗亲,而司马懿是因功勋卓著。这样的情况下曹爽本就在和人心上处于不占优势的地位,而其所作所为又进一步加剧了满朝文武对他的不满。所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几乎满朝文武都站在他的背后。曹爽败亡之后,起来反抗司马家族的,是“淮南三叛”,但仅仅“三叛”而已。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来了:司马懿毕所争取权力的手段,是人心。所以现在回过来看这个问题,他到底一开始有没有之心?
司马懿的之心起于何时?
从司马懿早年不愿意为曹操效力的表现来看,其初心应当是要效力汉室而不愿侍奉时人所谓的“曹贼”的。
“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
而且司马懿后来效力曹操,《晋书•宣帝纪》一直在强调一个元素——。司马懿为了躲避曹操而装病,装得连续多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某次大雨,司马懿心急而跑出来收外面晾着的书,因被其家中女仆看见而害怕至极,所幸其妻张春华果断将其杀死灭口。
司马懿到底在躲什么?
很显然,一个躲避权力的人绝不会觊觎权力。我们完全可以说,早年的司马懿也和那些意气风发的壮志少年一样,心里想的是报效国家,而非。为了避开,他们大可避职在野。早年的司马懿,心中必然还没有萌生的念头。这样的状态可以说一直持续到司马懿任职中期,因为有曹操和曹丕的压制,他并不能有所作为。一个被压的死死的,几乎与核心权力沾不了边的人,也是不会萌生之心的。
受小说和现代网文影响,人们往往以为司马
懿初期装病几年是要坐观局势,以便选择更好的世子辅助,为自己某一条更好的出仕道路。可《晋书》里一上来就讲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观望”的假说更是无可考证。
而综合上面一系列分析,我们可以判定,司马懿当谋反之心萌生于魏明帝晚期,成型于曹爽专权时期。
为何?
因为只有权力才会迷惑人的眼睛。司马懿在抵御诸葛亮北伐、平定辽东之后,功勋空前卓著,此过程中他必然感受到了权力的魅力和——这是在他掌握军权之前从未感受到的。但在感受到了权力的之后,他又随即冷静下来——当前的魏朝人心仍然向着姓曹的人,而不是姓司马的。也就是说,此时的司马懿,对于这件事是敢想而不敢做。
所以当曹爽乱政时,司马懿表面上交出大权,仅居无实权的太傅一职,但另一面又当着满朝文武常常劝阻曹爽某些不恰当的政策和政令。这样一来,满朝文武在忌恨曹爽的同时,人心渐渐倒向司马懿。司马懿基于其原本萌生的野心,加之背后满朝文武无言的支持,再佐以曹爽携帝前往高平陵而京城空虚的绝妙时机,终于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一些补充
其实题主所问的问题有一定的不妥,比如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严格意义上不叫“”。高平陵之变铲除对象是当时朝中专权乱政的曹爽集团,而且其背后支持力量极其庞大。我们总不能将占多半政治集团支持的称为“”吧?何况是针对皇帝,而高平陵之变针对对象是曹爽,后来真正能称得上的废帝行为和篡魏行为也是司马懿的儿孙所为,而非司马懿本人。后来起兵反对司马师的毌丘俭,也在其檄文中称道司马懿,仅将矛头指向司马师。这点更为可疑。而不仅是今天,甚至在古代,我们对司马懿当负面评价其实多来自于其辽东数万人、灭曹爽三族的血腥行为,以及其子孙篡魏所建的西晋因统治不当引发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但是这些终究不是司马懿本人一个“高平陵之变”所致。可以说,司马懿是否真有“之心”,是一个未解之谜了。
我是星衍史谈,如果您喜欢这篇回答,不妨点个赞同、收藏和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司马懿为什么会辅佐曹丕
看过电视剧《军师联盟》的亲们对司马懿肯定不陌生,电视剧虽然不是正史,但剧中表现司马懿早期、拒绝出任曹操授予的官职一事确是事实。
司马懿刚出道时从心里鄙视曹操的出身,原来曹操的老爸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其实这无关曹操什么事,司马懿可能从心里鄙视他借势而起吧?
他的老爸曹嵩借义父的光,封太尉,位列之首;他借老爸的光位居丞相,司马懿心里不平衡,自己寒窗苦读却籍籍无名,出于羡慕嫉妒恨,司马懿一气之下拒绝出任汉朝官职,意思是不与曹操之流同流合污。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汉朝制度使然,官场就是如此:“拼的是爹而非学问,君不见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吗?司马懿你有什么可抱怨的!
司马懿当初就是个愤青,用自己拒绝“出仕为官”的行为提出。但是他的想法随着他走上仕途而发生了转变。
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曹操强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他半推半就做了曹操的手下。
“不为官不知做官的好处”,司马懿进入体制后眼界大开。“原来当官可以这样操作”,司马懿恍然大悟。
讲真曹操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司马懿在曹操教诲下,潜在的野心逐渐激发了出来。
在官场上,只要上司上位,手下人必定升迁,司马懿提出让曹操称帝的计划,曹操权衡利弊拒绝了,不过司马懿的转变让曹操看在眼中、喜在心上,他决定把这个人才留给儿子曹丕。
只有司马懿才能助曹丕篡汉称帝,曹操看到司马懿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
曹操的计划是:将来让儿子曹丕称帝,让司马懿辅佐曹丕。曹操封魏王后,封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
领导的安排司马懿能不执行吗?这就是司马懿为何会辅佐曹丕原因之一。
司马懿辅佐曹丕原因之二:
曹操未雨绸缪,提前布下了一枚棋子,司马懿成了曹丕的心腹。其实更重要的是他和曹丕有许多共同之处,曹丕这个人阴沉有城府,比起他的弟弟曹植显得成熟稳重许多,这是司马懿选择曹丕的先决条件。
有道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在曹操左右不定选谁为世子时,曹丕和曹植明争暗斗,随之朝臣纷纷站队形成了两大派系。
拥护曹丕一派都是有谋略有政治手腕的人,比如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吴质等人,这些人中以司马懿、陈群为代表。
拥护曹植一派的都是些轻浮文人,也就是些嘴上功夫了得的人,比如:丁仪、杨修、孔桂、杨俊等人,这些人中以杨修为代表。
看到了吧,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属下。包公手下无佞臣,秦桧手下无忠臣,清官和贪官永远泾渭分明。
司马懿不会和杨修为伍,“道不同不以为谋也”,这就是司马懿为何辅佐曹丕的原因之二。
结语:一个好的属下遇到一个好的老板是职场上的幸事,两者相得益彰迸发出创业的火花,除了成就一番事业外,更多的是成就个人未来,曹丕最后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魏文帝,司马懿最后位极人臣。司马懿算是跟对了老板。
文/秉烛读春秋
三国群英传8隐藏十大武将
1、曹操:君主。
如果你是司马懿曹家江山夺不夺
司马代魏历来被人诟病,主要因其篡权过程中,司马昭有弑君行为,辜负了曹操、曹丕父子对司马懿的信任。实际上司马懿夺权曹家江山是经历一个过程的。假如我是司马懿,也应该夺取曹家江山,因为迫不得已。
作为“大汉好青年”的司马懿与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并称为司马八达,足见其才学被世人熟知。如果生活在太平盛世,可以成为治世之能臣,生活在汉末的乱世,司马懿要么选择隐于山野,要么成为乱世之奸雄。作为世受皇恩的汉朝士大夫,选择闭门不出是最好的选择,安全保命,又不违忠诚之心。然而,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那就是大汉丞相曹操。曾几何时,荀彧等汉室忠诚给予厚望的人,曹操把汉朝皇帝接到了安全的地方,避免了颠沛流离,也看到了重新恢复汉室的希望。聪明的司马懿比荀彧早看透了曹操,也鄙视曹操的出身,拒绝了曹操的邀请。天生惜才的曹操选择了强硬把司马懿叫他自己的阵营。司马懿内心的宁静被打破,他看到大汉天下曹操掌握了大半,恢复天下已经没有希望,强硬如荀彧一样只能选择赴死,活着是最大的希望,司马懿选择了效忠曹操,并拥护曹操称帝。
曹操加九赐,向世人宣告了角逐天下的决心。其实,这并不能说有什么错,汉朝历经四百余年,气数已尽。几百年早已经有人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不过身为汉臣,想突然改变整个家族传下来的忠君思想,这些人转不过弯了。荀彧选择了抑郁死去(还有服毒说法),还有人为了成为傀儡的大汉天子抗争。司马懿没有,因为世道乱了,他不能顽固的等待,他选择了当时最有实力的人走在一起,既能安身立命,有能实现理想抱负。
曹操面对汉朝士大夫的抗争,终于不敢选择称帝。赤壁之战后,他更没有了称帝的意愿。选择了终其一生成为大汉臣子,他把希望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懿此时已在辅佐曹操次子曹丕,并帮助他在魏王世子的争斗中取胜。三年后,曹操病逝,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曹丕如愿成为魏王,并实现了以魏代汉,成为皇帝。司马懿作为曹丕班底的人,得到了曹丕的信任并成为太尉,此时也看不出司马懿丝毫有代魏之心,他兢兢业业保卫着曹魏,完成着曹氏家族统一天下的夙愿。或许曹丕活到和自己父亲一样的年龄能够完成统一,司马懿也没有机会。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四十岁去世,曹叡即位。世子之争让曹丕对于自己的亲弟弟曹植充满着猜忌,甚至是怨恨,曹氏宗族其他成员也没有得到重用。选择的四位顾命大臣陈群、曹真、曹休、司马懿,除了曹休是宗室外,其余都是所谓的外人,曹休的父亲和曹操属于一个曾祖父,属于远支宗亲。司马懿继续深得曹叡信任,曹叡也和曹丕一样短命,并且没有子嗣,只能选择齐王曹芳即位,遗命曹爽(曹真)和司马懿辅政,此时司马懿已经辅政曹家的第四代,经过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的临终托孤,司马懿在曹魏的威望也达到了顶点。引起了同为顾命大臣曹爽的嫉妒,曹爽与曹叡自幼较好,其父曹真是曹操养子,父子深得曹家信任,逐渐养成了骄纵不羁的性格。为了专权开始排挤司马懿,给司马懿授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司马懿选择了隐忍,借故生病辞职以回避曹爽。终于,屡屡出昏招的曹爽招致了郭太后和大臣的不满,曹魏出现变动是大势所趋。终于,在老部下的支持下,司马懿父子利用曹爽和皇帝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之际,发动,夺取权力。
许多人提出,此时的司马懿如果在除掉曹爽后交出权力,成为曹魏的忠臣。这是不符合现实的,司马懿发动除了获取权力还有获得安全,本身兵变过程是有很大风险的,并且面临巨大压力。除了需要起事者的决断,大部分情况是不得已而为之,司马懿父子如果不出手除掉曹爽,曹爽随时可能除掉司马家,因而高平陵夺权既是情况所迫,也是司马家族自保的一步险棋,如果曹爽和皇帝没有接受司马懿开出的条件,可能 高平陵就失败了,司马懿家族都会被杀掉。如果交出权力,曹爽作为和曹魏皇族关系非常近的人,很有可能再次获得权力,因此夺权并掌权是司马懿不得不走之路。况且曹操、曹丕父子能够篡夺汉朝的天下,司马懿父子就不能夺曹魏的大权呢?而且曹爽专权,排挤司马懿,并屡屡让魏国陷入被动,成为高平陵的导火索。司马懿夺权后,经过其父子的共同努力逐步打败蜀、吴,这从某种程度看是种成功。因此司马懿夺权后的曹魏算是成功。
综上看,面对生死考验,司马懿父子不得不选择夺取曹家江山。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