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攻略手游攻略正文

盗墓长生印五岳珠位置_秦始皇的陵墓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4-05-02 06:51:23 来源:其它 作者:未知
盗墓长生印五岳珠位置

秦始皇的陵墓是什么样的

秦始皇身后留下的9大谜案: 公元前259年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

国人都称山东人是山东大汉,多高才算是山东

山东大汉应该个头超过180厘米的标准,五大三粗,性格豪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诚实守信这样的性格是山东大汉的标配。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一生传奇,有哪些未解

一、秦始皇身世之谜

秦始皇有着一个令人怀疑的身世。一说秦始皇是秦王异人之亲子,一说他是吕不韦与赵姬的儿子。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起,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秦庄襄王本名异人,年轻时曾经在赵国邯郸做。商人吕不韦见到异人后,认为奇货可居,于是用赚来的金钱帮助异人,进行政治投资。并且还把他的小妾赵姬给了异人。没过不久,赵姬生子,取名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赢政。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异人认来自楚国的王后华阳夫人为母,改名子楚,后被立为太子。子楚曾许诺“必如君(吕不韦)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公元前250年子楚继位为秦国国君即秦庄襄王。吕不韦被授予国相。公元前247年五月.秦庄襄王驾崩.其子赢政即位,即后来的秦始皇。

但据说赢政与异人长得不像.这令人怀疑他们是不是亲生父子。鉴于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小妾.故后 吕不书“一字干金”。雕塑世有不少人怀疑赢政不是异人的亲生之子,而是吕不韦之子。即昌不韦将赵姬送给异人时,赵姬已怀有身孕。《史记出不韦列传》记:“昌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孕)。子楚从(吕)不韦饮,见而说悦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赵姬自匿有身(孕),至大期时,生子(赢)政。子楚遂立为夫人。”

虽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这两种前后相异的情况,但并不代表其就确认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只能说当时有这样两种说法,他只是如实收录而已。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认为,之所以出现秦始皇是吕不韦所生之说,是因为吕不韦的门客和被灭六国的后人为出怨气而诋毁秦始皇。据《史记》记载,赵姬嫁给异人后.怀孕足月而生赢政。况且若赵姬嫁给异人时已怀孕,必会“不足月”而生.异人定会有所察觉。故赢政不是吕不韦之子,而是异人亲子。由此可见,秦始皇的身世之疑问只能被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史学问题。但若想获得更可靠的认定,可在秦始皇陵科学发掘后,提取始皇的DNA信息,与出土的秦国先公先王遗骨的DNA信息相对比,其身世之谜将获最终定案。

二、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的真正缘由

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朝,定都咸阳。其后收缴天下兵器,熔化以之铸成十“金人”。那么,秦始皇铸造“金人”的真正缘由是什么呢?在秦朝统-后,如何稳定政局,流传百世,成为秦始皇最关心的问题。史书记载,秦始皇为了帝位永祚,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文化上,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军事上, 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聚于咸阳,熔铸成十二“金人”。李太白有诗歌为证:“秦王扫,虎视何雄哉。收兵铸金人,两谷正东开。”所谓金人",并非纯金所制。当时的兵器几乎都是由青铜制成。古人称青铜为金故“金人”即铜人。据后人推算,此十二“金人”重约90万斤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金人”,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认为,秦始皇统一后,由于杀生太多,夜晚做梦有鬼怪作祟,不得安宁;万般无奈下,有道士前来指点迷西安市阿房官前“十二金人” 津一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金人”,以鬼怪。秦始皇醒后.当即下令收缴兵器,聚于咸阳,铸造“金人”。从徐福东渡可以看出,秦始皇特别信赖道l。所以,此说法有一定的可信度。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统一后,政局不稳,怕百姓,遂想收缴散落在民间的兵器。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秦始皇派人在民间散播童谣:“渠去-,显于金.百邪辟,百瑞生。"然后,他又派人假扮农民,说是见到了12个巨人。于是,秦始皇以此为借口,下令收缴了散落在民间的所有兵器.聚于咸阳,铸造成十二“金人”,以威慑天下百姓

三、墓葬之迷

千百年来围绕着秦陵地宫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三国时期,宝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给名曰张善的官吏,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始皇,这类神奇的传说更是给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几千年过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于骊山脚下,当年那长达10千米的内外夯土城垣早已残缺不全。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内城西墙残存的一段城墙。那一座座宏伟的地面建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遭到项羽的焚烧,在残存的废墟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陵寝建筑群遗址,规模宏大,集中分布于封土北侧、内城西半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勘测,我国考古学家已经基本上摸清了秦始皇陵的规制。它沿袭了秦代王陵的竖井式结构,地宫顶部距离地表约26米,底部距离地表约37米。其长度为260米,宽度160米,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约相当于5个足球场的大小。秦始皇陵地宫有3道石门,其中外羡门是一块“落闸式”的千斤巨石。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陵修建完成时,秦二世胡亥命令放下外羡门,将修陵工匠数千人全部封闭在地宫内,为秦始皇陪葬。秦陵地宫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按照西安交通大学汉代古墓壁画的考古成果,其地宫穹顶上描绘的应为日月星辰和二十八星宿,地面上是用沙盘模拟的九州地形图,其中还有水银灌注的江河湖海。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其棺椁同样是举世无双。秦汉时期,王后陵墓的棺椁一般为“黄肠题凑”。但秦始皇自命功绩超越三皇五帝,可能不会采用木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下铜而致椁”,如果这种情况属实,秦始皇的应该采用了青铜棺椁。那么,这件文物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其用铜规模超过了后母戊鼎好几倍。此外,秦始皇地宫中必定存在海量的珍宝,除了金银、珠玉、青铜器等普通文物以外,可能还有以下几件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1.先秦古籍。据史料记载,秦始皇虽然曾经焚书坑儒,但也会在秦宫秘档中收藏一份副本。试想,如果其中存在夏朝的文字资料,或者传说中的《三坟五典》和《太公阴符》,或者类似于魏国《竹书纪年》的其它诸侯国史书,都将成为改写历史的国宝级文物。这些先秦古籍,对于中华文明上古历史的研究价值,将超越秦始皇陵本身。

2.传奇宝剑。湖北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是举世闻名的国宝级文物,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比它更传奇的宝剑还有很多。比如铸剑大师欧冶子的五大宝剑:湛卢、巨阙、莫邪、鱼肠、纯钧,存在于多种先秦古籍记载,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宝物。秦始皇征服六国以后,这些宝剑全部落入秦始皇手中。可是,秦朝以后,这些宝剑全部失传了。也就是说,这些传奇宝剑极有可能被保存在秦始皇陵地宫之中。


为什么鬼吹灯的故事大部分发生在昆仑山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有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之称。是亚洲中部大山系,西部山系的主干。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仙境之地。

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是道教正神,所以昆仑山有着神秘的宗教色彩,人文情怀,从古至今文人们都想要找到洞天福地,寻找长生不老之术,过上仙人的生活。

你知道陕西有哪三大闻名的陵墓吗

陕西自古以来就认为荟萃,尤其有很多封建王朝都将国都定在西安,所以陕西自古以来在的历史版图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只是在唐以后,封建统治者将国都迁移出长安,长安才逐渐逝去国都的地位。但这并不影响陕西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陕西厚重的发展历史,以及理解王朝定都长安的原因,如今在陕西境内存在着很多重要的皇家陵墓,这些陵墓已经成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就有三座大墓,我们去陕西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去的,而且这三座大墓非常的出名,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政治文化,而且三座其中一座不能挖、一座不敢挖、一座挖不开。

【一】一座不能挖的陵墓—黄帝陵。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皇帝的陵寝,是《史记》中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华夏第一陵”,以及“中华第一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我们中华的人文初祖、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的陵墓当然不能挖掘。

【二】一座不敢挖的陵墓—秦始皇陵。这当然是秦始皇陵,秦始皇一统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的状态,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的大统一,建立了气势恢宏的大秦帝国。建国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和钱币,实施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统一管理。而秦始皇陵与秦始皇的个性一样,至今仍然因技术条件未能打开,因为秦始皇在自己的皇陵地宫中大量采用水银作为江河湖海,因为水银具有很大的毒性,一方面如何确保大墓打开后水银的毒性对环境产生不了负面影响,另外一个方面,如何确保大墓打开后,理念的文物等陪葬品保存完好如初,这两个方面需要最新科技的支持,所以,以目前的技术来看,应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秦始皇陵不敢挖。

【三】一座挖不开的皇陵—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的洗礼,也经历过多次被盗的考验,乾陵是唐十八陵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虽然存有盗洞,但是只是在表面,根本没进去,所以今乾陵依然保持着完整的状态。1958年几个农民放炮炸石,五意见炸出墓道口,1960年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5月12日墓道全部披露。后国务院总理对《乾陵发掘计划》做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

清为何会封禁长白山200年,这其中到

《盗墓笔记》中,长白山青铜门背后有一个旷世隐秘;《鹿鼎记》中,长白山里面有一笔惊天大宝藏。前面是小说的情节,接下来聊正事。

究竟清朝封禁长白山有什么隐情?其实清朝不只封禁长白山,封禁的范围是整个关外,其中缘由已经为猜测了百十年。封禁关外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点:

【长白山是大清龙脉】

历史上的统治者都相信风水之所。关外,尤其是长白山周边是大清祖龙居住之地、大清龙兴之地,清朝从这里发展壮大,进而逐鹿中原,问鼎天下。清朝统治者视这里为“大清龙脉”所在,为了防止别人破坏龙脉,为了保佑大清朝的千秋万代,清朝统治者下达了“封边令”,禁止关内移民垦殖。

宋朝赵匡胤为了毁掉太原的龙脉,拆迁了旧晋阳城;清朝为了保住长白山龙脉,封禁长白山,禁止随意进入,说起来也很有道理。

【传承满清纯正传统】

清朝统治者虽然依靠汉族传统坐拥天下,但是面对满人汉化趋势或者是心有不甘,或者是有所担心。他们担心满人跟历史上的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被汉人同化掉,从而丢了天下;他们担心被完全汉化的八旗,再也没有血性保护满人的天下。

所以,他们竭力想要保证满人传统的延续,“满汉不通婚”,封禁关外,就是其中的一些举措。满汉不通婚,可以保证满人贵族的纯正血统;封禁关外,可以为满人留一块传承满人传统的“世外桃源”。

【失去后的退路】

崇祯被李闯王逼死,李闯王面对八旗军的不堪一击,使得清朝入关的时候有点简单的不可思议,八旗骑兵不费一刀一枪旧占领了北京城。但是后来的平定天下的战争,南方的反清复明,西北的大,让清朝统治者感觉到了吃力。

刚入关时候的清朝,福临和孝庄孤儿寡母当政,满人贵族没有自信能够坐稳天下,所以他们把关外老巢视为最后的“自留地”,假如事不可为,也要留下一条后路。

【八旗骑兵的兵源地】

占据中原之后的满人发现,中原的花花世界腐化了八旗兵的骨头,八旗兵开始倚靠以往功勋纵情享乐,关内的八旗兵不再有血性和战斗力。

清朝统治者的措施就是,将他们引以为傲的龙兴之地圈起来,让关外的穷山恶水和林海雪原,继续为他们繁衍民风彪悍、悍不畏死的八旗兵。关外尤其是长白山周围,一直是清朝八旗兵的重要兵源基地。

以上原因都有可能是清朝封禁长白山的原因,也可能是几个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清朝封禁长白山的说法很多,众说纷纭,请看官们自己定夺吧。

有什么关于湖南的冷知识

湖南的母亲河湘江其实她的源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白石乡的海洋河水

小说里有没有非常霸气的名字,凌驾于万物之

谢你的支持,感谢你的问题,隋唐演义中有一个李元霸人和使两把大锤,力向大无敌

,他的名字一样霸气,

还有霍元甲1,开元第一名

秦始皇陵是怎么被发现的

1974年,西安临潼,正在挖井的杨志发一锄头刨下去,突然惊呼起来:“糟了!瓦盆爷出来了。”一个陶土人头咕滚到了他的脚下。

村里人常常会在地下挖出些陶土碎片,但是完整的陶土人头并不多见。这些从地底深处冒出来的东西常常让人觉得神秘莫测,有些害怕。

于是,杨志发不敢再挖下去,挖到一半的水井就被草草放弃了。

当考古学家赵康民听闻这个信息时,敏感地意识到这些陶土碎片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秘密。于是,他立即前往陶土发现的地点。

井边,散落着七、八个腿部、手臂和两个头部碎片,还有一些零散的砖块。凭借多年来研究秦代文物的经验,赵康民认为这些碎片很可能是秦代雕像。于是,他将这些碎片收集起来,并想办法运回了博物馆。

几天后,奇迹出现了,赵康民竟然把这些碎片拼成了两个1.78米高的兵马俑,样貌威武,精致古朴。

赵康民陷入了沉思:应该立即将这两个兵马俑曝光给大众吗?这正是废除旧传统的时期,这些几千年前封建帝王的东西会迎来什么样的命运?何况还没有人能搞清这些兵马俑到底是怎么回事。

恰好此时,一位新华社的记者回临潼探亲。得知了此事后,采访了赵康民,并写了一篇报道发布在内部刊物上。

高层领导看到后,决定对该地点进行保护性挖掘。

挖掘地点正处于第一个挖出兵马俑的杨志发所在的西杨村的土地上。大片的土地被围了起来,无法耕种,村民们不得不将土地中的祖坟迁走。

有些目光短浅的村民将一肚子怨气发泄在杨志发身上,在闲言碎语下,杨志发搬离西杨村。

随着挖掘展开,宏大的兵马俑露出了真容。他们被埋在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中,坑中间筑起一条条的土隔墙。坑上面搭建着木架,铺上棚木和苇席,再用黄土覆盖起来。

兵马俑坑现已发掘出3座,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

兵马俑数量庞大,但每一个面孔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两副面孔是一样的。因此甚至有人猜想兵马俑是用真人涂上材料烧制而成的。当然这不是真的,兵马俑内部是空的,并没有人体骨骼。

陶俑和陶马与真人马大小相同,一列列、一行行排列有序,千军万马的恢弘气势扑面而来。

随着兵马俑的发掘,西杨村成了旅游胜地。当地农民都靠此发了财,杨志发又被恭恭敬敬地请回了村子。

兵马俑带给人们的震撼波及中外,将全世界人们的视线吸引到骊山脚下这片神秘的土地上。

距离兵马俑坑大概1.5公里的秦始皇陵又重新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其实,它在世间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无论人们是否关注,它一直在那里。

兵马俑的出现,让《史记》中的记载得到了证实,秦始皇应该就在这片土地之下。

《史记》: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仅仅是部分陪葬坑中的兵马俑、铜车马就已经让全世界为之瞠目结舌。如果秦始皇陵整个重见天日,可想而知该是多么地震撼!

秦始皇13岁登基,刚刚登基临位,就开始着手修建陵墓。

随着他的丰功伟绩昭然于天下,陵墓越建越大。前后共用了39年时间,动用了72万人,直至他逝世还未竣工。

秦始皇死后第二年,秦始皇陵才在秦二世的主持下修建完成。

秦始皇陵修建在骊山脚下,南面背山,东西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其封土堆的巨大体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从高空俯视秦始皇陵封土,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截面是正方形的锥形体,形状似倒扣于地面的斗,被称作“覆斗”。

封土是一个51米高的金字塔,底边分别为345米和350米,相当于17个足球场的面积。封土外围有两圈城墙,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相当于三个故宫的面积。

整个陵区大约是一个边长7.5公里的正方形,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

秦始皇陵的规模大得不可思议,兵马俑的出现让人惊叹不已,更让人对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陵墓里到底有些什么,充满了好奇。

尽管科学家们用了种种先进的手段对秦始皇陵进行了探测,却依然有诸多解答不了的神秘之处。

1、秦始皇的棺椁在秦始皇陵的封土之下吗?

《汉旧仪》上记载了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到了地底。

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按照这个说法,秦始皇的地宫应该在计划的陵墓封土位置处再旁行三百丈,那么它到底在哪里?

文物专家用物探技术对秦皇陵上的封土进行了测量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封土堆下竟然有一座九层阶梯状的夯土高台建筑。最上层的表面是一个平坦的大平台。这座四方形的平台是做什么的呢?

这让人想起流传在骊山脚下的一个传说:每当阴天下雨时,一个铜棺从骊山底漂出,顺着水银河来到封土下的祭台。秦始皇的灵魂从棺中走出,登上祭台,俯视着脚下庞大的帝国。

《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描写秦皇陵:“中层观游,上层山林”。

“上层山林”很好理解,是指在封土之上种树,使之成林。而“中层观游”是否就是指秦始皇的灵魂能够站在祭台上远眺,观赏自己的大好河山呢?

《汉书》对秦皇陵的高度是这样说的:“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

当时的五十丈折合到现在是115米左右,可是陵墓封土只有51米高。有人猜测,原因是2000多年的水土流失。

可是,向后望望,那座巍巍屹立的骊山,山峦起伏。或许秦陵地宫并不在封土之下,而是在骊山地底,整个骊山会不会都是秦始皇的陵墓?骊山和秦陵封土之间真的有一条地下通道?

2、秦始皇陵中是否有大量水银?

千百年来,秦始皇陵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引人猜想不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秦始皇……旁行周回三十余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

按照文献的记载,地宫顶部绘画出日、月、星及银河、二十八星宿。地面则用水银营造出秦朝的疆域地貌。

那么,秦始皇使用了大量水银,仅仅是为了好看吗?当然不是。水银极易挥发,在常温下就可以形成带有剧毒的汞蒸气。不但防腐杀虫效果极佳,而且还能毒倒前来盗墓的摸金校尉们。

地质专家曾经对陵墓封土和周围的土壤进行了取样,封土中的汞(即水银)含量竟然比距离封土两公里处鱼池附近土壤中的汞含量高了几十倍。

而且封土上不同的地点,汞含量的高低有明显的变化。封土东北侧,汞含量最高,南侧汞含量次之,西北侧汞含量最低。

如果此时恰好有人打开秦朝的地图,就会惊讶地发现帝国的东北方是大海,南方有大江大河,而西北方干旱少雨。看来《史记》中所说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并非无据可查。

除此之外,专家们通过探测还发现,在秦始皇陵的封土下,有一个移动的金属物体,莫非这就是秦始皇的青铜棺椁?

要让一个棺椁漂浮起来,水银河至少得一米深。专家粗略估计了一下,所需水银至少得要100吨以上。这么多水银,到底从何而来?

考古学家在在陕西南部旬阳的矿山上,发现了大量的古矿洞,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汞锑矿产基地。2000多年前的秦国人,在这宽阔的汉江水面上,将大量的汞矿石运往秦始皇陵。

除了陕西旬阳县之外,水银最有可能是从当时最大的汞矿产地重庆东南地区运过来的。而当地最大的汞矿主,是一个叫清的寡妇。

《史记.货殖列传》里,是这样记载的: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丹穴山指的就是现在重庆市酉阳县的银岭山,这里自古以来就以盛产丹砂而着名。丹砂正是提炼水银的原材料。

可是,即使有了足够的矿产,在2000多年前的秦国,最先进的提炼水银技术为抽砂炼汞技术。这种技术水银损耗大,产量极低。生产100吨水银,得花上百年的时间。

如果秦始皇陵所消耗的大量水银为真,那么这些水银到底如何炼制出来?还是个未解的谜团。

3、地宫中有长明灯吗?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地宫中,“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人鱼膏即人鱼的油脂,传说中用它的油脂作为燃料,可以久燃不灭。那么, 人鱼到底是什么鱼呢?

《异物志》中这样解释:“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鲨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

按照这个描述,有学者推断出人鱼就是鲸鱼,鲸鱼油确实可以作为一种用于照明的燃料。据说一吨鲸鱼油可以燃烧14年,一头大型鲸鱼身上提炼出来的鱼油可以燃烧50年以上的时间。百头鲸鱼的鱼油就可以支撑几千年的照明。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记载过一个射杀大蛟鱼的故事。秦军从琅邪北追捕海鱼至荣成山,都没有见到大海鱼。最终在山东的芝罘山遇到一头大鱼,并射杀。这条大鱼应该是一头蓝鲸。

《史记.秦始皇本纪》:“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由此看来,以秦朝时期的财力物力,猎杀100头鲸鱼好像也并非不可能完成之事。

不过,另一个致命的难题出现了,燃烧是需要氧气的。在地宫那样封闭的环境中,很难有源源不断的氧气来支撑鲸鱼油的燃烧。

或许地宫中的人鱼灯早已熄灭。而秦始皇的另一件宝贝却可以解决地宫中的照明问题,这就是隋侯珠。

《史记》记载,公元前350年左右,楚宣王得知秦派使者观看楚国的宝器,便召令尹子西问道:“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可以示诸?”

隋侯珠到了夜晚可以发光,能够将房间照耀得跟白日一样明亮。

秦始皇灭了楚国后,自然将隋侯珠收入囊中。然而,在刘邦灭秦后,隋侯珠却下落不明。

难道是隋侯珠成了陪葬品,在墓室之中散发出光芒,代替长明灯照耀着秦始皇地宫吗?

《史记》中记载: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水经注》中记载: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三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

《永乐大典》中记载:宋初时,秦始皇陵被盗掘,破坏严重。

按照书中的记载来看,秦始皇陵里面的珍宝似乎早已被洗劫一空。

2002年,100多位考古界和地质界的顶级专家,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他们发现地宫周围的宫墙和通往地宫的隧道都未遭到破坏。地宫中的随葬品并未有大规模破坏痕迹。

虽然秦始皇陵封土上发现了不少盗洞,但是最大的两个盗洞也只打入9米深,并未触及皇陵内部。

因此,专家断定,秦始皇陵历经几千年依然完整。

看来项羽曾经烧光的只是秦始皇陵地面上的宫殿,将地面宫殿中的财物洗劫一空。而宋初发现的盗掘秦始皇陵事件,也仅仅是盗墓贼打了盗洞而已。

对于这样一个世界上最神秘的陵寝,大家一定充满了好奇心。为什么不对秦始皇陵进行挖掘呢?

首先,现在的文物保护技术有限。墓地中是密闭环境,一旦打开后,墓地中的温度、湿度、氧气、微生物等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很多文物将会毁于一旦。

兵马俑刚刚出土的时候是彩色的,见到空气的瞬间,色彩斑斓的外皮迅速氧化褪去。而很多古墓中的丝织品、竹简等文物,在接触到空气的一刹那,就会化为灰烬。

在没有确保文物万无一失的技术出现的情况下,轻易不会开挖秦始皇陵。

其次,花费太大。秦始皇陵实在太大了,体积大概有14.2亿立方米。粗略估计一下,仅仅挖运土方一项就得花费600亿以上,整个秦始皇陵挖掘下来,起码得投资几千亿。

再次,地宫中有大量水银。一旦挖掘开来,有毒气体释放后,会对周围的环境和居民产生巨大影响。

最后,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说的,据说秦始皇死时曾经立下,他带着十万精兵深入地下,如果有谁敢破坏他的陵墓,他将率领大秦十万阴兵从地下涌出!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不过秦始皇统一了,人将秦始皇视作先祖。挖掘祖先陵墓不符合人的传统观念。不到万不得已,秦始皇陵是不会被挖掘的。

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可能无法破解秦始皇陵的种种神秘之事了。

秦始皇的陵墓是什么样的

最新发现

相关资讯

新闻热榜

热门游戏

精彩专题